12月10日上午8點30分,第十三屆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順利開幕。本次研討會由中國語言學會社會語言學分會主辦,四川外國語大學承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外國語文》《英語研究》《翻譯教學與研究》雜志協辦,設騰訊會議主會場,并在微信、微博、抖音和B站四個平臺同步直播。共有300多名專家學者應邀參加會議,上萬人次進入直播平臺觀看。開幕式由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王仁強主持。
開幕式上,四川外國語大學校長董洪川教授、中國語言學會會長張伯江教授、中國語言學會社會語言學分會會長田海龍教授先后致辭。

王仁強教授主持開幕式
董洪川教授首先代表承辦單位向參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川外發展進程。接著,他闡述了本次會議的重要時代意義。他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提升我國的國際傳播能力與國際傳播效能。他希望,本次會議能夠為進一步構建中國話語、傳播中華文明貢獻一份力量。

董洪川教授開幕式致辭
張伯江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作為一個有國際影響的重要的學術平臺,為21世紀的社會語言學研究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他提出,社會語言學在中國語言學大家族中“正當盛年”,進入新時代新征程,社會語言學這支隊伍應該帶領整個中國語言學界,更好地回應社會,回應時代,書寫新的輝煌。

張伯江教授開幕式致辭
田海龍教授簡要回顧了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歷程,充分肯定了歷屆研討會對促進國際交流、推動中國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學術創新所做出的貢獻,同時向社會語言研究學者對學術的執著和堅守表達了敬意。他希望把社會語言學裝扮成一座大花園,秉承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學術研究中提倡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精神,共同為社會語言學的發展貢獻力量。

田海龍教授開幕式致辭

部分與會專家、學者線上合影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在此期間,主會場將邀請23位專家學者作主旨報告,還安排有21場專題論壇,將有297名參會代表發言。
圖/文:研究生院